多層次結構的圖文整合文本寫作


多層次結構的圖文整合文本寫作

多層次,是指,一圖一文這樣簡單結構的圖文整合文本之外的其他圖文整合作品。

一圖一文的文本結構,主要是「確定」基本的文本主要概念。再來是,我們要對主要概念進行「補充說明」。例如下圖。





用傳統文字寫作的概念,就是由「一個簡單句子」轉變到[一個段落]的文字書寫。

意義變得更豐富了。

用文字書寫段落,你很習慣了,都有反射動作了。但要用圖文整合寫作的「模式」來表達像是段落那樣的豐富意義呈現,這要如何來思考「寫作技能」呢?

例如,這張我隨手拍下來的海報,你看得出「文本結構」嗎?你知道要有什麼「文本思考邏輯」,所以你可以「寫出」這一圖文整合的文本嗎?





多層次圖文整合的文本結構

多層次圖文文本的結構?這有這種東東嗎?



一般而言,這張圖文文本,你會從區1開始往下看到區塊6。這樣的一種視覺移動過程,於是你「讀完了」一件完整的文本作品。

這遠遠的超出「一圖一文」的簡單結構,有許多層的補充說明過程,所以是「多層次」。

其實,你也可以想像的把這一圖文作品「還原」成文字作品。於是,這是段落1到段落6的一種線性移動過程。如是而巳。

例如,以下的文字寫作。
  1. 那一年,我有令人難忘的快樂回憶和經驗。
  2. 因為,我帶著愛心去旅行
  3. 相信我,你可以讓自己的假期更有意義!
  4. 因為我參加,國際微客志工
  5. 告訴你,2018年梯隊全年開放報名
  6. 耶,微客



最重要的二項寫作原則



當我們用一圖一文或一文一圖的方式來使得主概念被形成之後,再來是對主概念的補充說明。

補充說明的過程,有一定的「原理」。

我們要以「區塊視覺」的方式,來形成補充說明的「層次結構」。這是圖文整合文本的意義結出模式。

再來是,對這些「層次結構」給予視覺上的「重量」,區塊的視覺重量,會導引著讀者對區塊的閱讀順序。這是圖文整合文本被閱讀的文本運動模式。

我們先來看區塊的構成原則。以下是最常用的。一、相似性,二、同底色(部),三、對齊性




【作業】:用inkscape作出多層次的圖文整合作品



【老師講解】

一、用「圓形」的相似性,可以形成「區塊」。二、也可以在底部加上一個「區塊」面積來「扣連住」其上的物件,形成區塊。

範例二。



inkscape教學影音。





閱讀動線:多層次圖文整合的規畫原則

既然有「多層次」,那麼多層次的形成是以什麼樣的原理來規畫呢?

在傳統的線性文本中,你一定很習慣有大標、中標、小標、內文,這樣的文本呈現形式的畫分。這些,是如何的被畫分出來的呢?就是依「意義」的重量。

意義的高度(重量∕範圍)愈大,愈是在文本的排在前面。例如,大標,最前面。

同樣的,圖文整合文本以「區塊」來進行運動的方向,所以相同意義重量的媒材,就應被規畫在同一區塊中。而且要在視覺動線中有帶領性。

hover it!! ▼



【分析練習】:以下列二圖來對圖文整合作品進行區塊及視覺動線的層次結構分析。





來,我們來改造一下,把這文本改成「多層次」的圖文整合文本。



思考方向:
一、主題概念是什麼?這是「大標」。這要構成一區塊。
二、補充的訊息,是不是有什麼重要性上的層次差別?可以形成多少個不同意義層次的區塊?

再來,第二圖。請分析區塊結構以及視覺運動方向?



下列二張圖,非常相似,你有看出在區塊結構上產生了變化嗎?是什麼原因呢?那一張圖感覺更「對」?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