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焦的操作
對焦可以指定主體
對焦所在地,是圖像中視覺感受最清楚的地方。
對焦,是你要表達想法;以及你想要指定讀者去看到什麼的技法。你是用圖像來表達想法,不是讓讀者去猜你的想法。
淺景深凸顯對焦性
在圖像中,被對焦的地方距離很「短」,即畫面清楚的地方很短,就是之前我們常說的淺景深;如果畫面清晰的地方很長,我們稱之為「長景深」。
畫面清楚的地方,只有一點點,這就是淺景深。這種方法,很方便的去凸顯出「主體」出來。
光圈值數字愈小,景深愈淺。數字愈大,景深愈長。
如下例:


淺景深畫面 f: 1.8
長景深畫面 f: 9
如果幾個物件擠在一起,那麼,可以用「淺景深」+「對焦」技法,很快速地把某一物件設定為想要表達的主體。
例如:
主體:在左邊 | 主體:在右邊 |
你有看出來,使用「淺景深對焦技法」,讓「主體」明顯的凸顯出來嗎?這樣的一種表達圖像意圖的技法,是你要會的。一定要會,尤其是圖文整合的寫作。
「主體」是圖像要傳達內容的最重要的「依據」。圖像到底要說什麼,要向讀者表達什麼,是以「主體」來當作「被奠基」的
元素。
我們是以所判斷出來的主體,最後形成對圖像的整體性理解。「主體」被判讀不同,就會導出不同的圖像理解意義。
我們是以所判斷出來的主體,最後形成對圖像的整體性理解。「主體」被判讀不同,就會導出不同的圖像理解意義。
主體應是對焦點
一旦我們設定好圖像中的主體時,那主體就應是對焦的地方。
對焦的焦點是最清楚的視線地方,讀者是一定會被吸引過去的。這其實也就是之前教過的「視覺焦點」之地,讀者往往從這樣開始去建構在圖像中的主體是什麼?
範例:


上面的例子,都是用淺景深+對焦,把主體明確的呈現出來。
快,好用。但,仍有很多方式可以把主體帶出來,不一定要用到淺景深。這時,你就要對構圖的方法,很能操作才行了。這並不容易。
上面的圖,主體是機械,在畫面中有強烈「對比性」,這是用對比的構圖概念。下圖,是花為主體,但卻是一群花為主體。這是用到「群化」這一構圖概念,來把主體帶出來。
對焦點整調的方法
通常相機會提供幾種對焦模式給你。在我們課程中,我們使用「點對焦」。使用點對焦功能,你可以自行去控制畫面中想要對焦的地方。上例的幾圖,都是用點對焦去設定出 來的。
一般而言,相機會有讓使用者調整對焦點的「機關」,找出來,然後去調整。
對焦方式的影音教學
一、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的選擇:
二、選擇自動對焦中的「單張對焦」:
三、如果需要,請去調整對焦點:
四、手機調整對焦的方法:
對焦模式的選擇
相機為什麼會發展出這麼多種的對焦模式呢?為不麼不用「一種」萬能的呢?
因為,你對畫面所要表達的想法,「遠遠多」過於相機所計算出來的那一種。但,前題是,你要有能力「對畫面」有想法,所以,相機就無法操控你了。
這是對畫面有想法的攝影畫面嗎?想法是在那裡呢?想法往往是從主體是什麼,開始。
你要學會的操作模式和技能。
對焦:同學的教學學習影音作業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