構圖概念:對比(2/2)
構圖的核心概念:規律和*對比(2/2)
這一節,是談「對比」。
如果你沒有讀到相關的前一章節,〈構圖的核心概念:*規律和對比(1/2)〉,請你要先去看一下,裡面有這一章所需要的基本觀念。構圖的基本觀念。
「對比」,就視覺而言,就是產生了「差異」。在畫面上有「差異」的產生,馬上就會形成被注意到的「焦點」!這是人的視覺行為之必然。
對比,是一種最快形成被理解成「差異」的存在狀況。例如大vs小,明vs暗,人vs物,男vs女…
所以,在上一章節,我們往往把「差異(對比)」使用為創造視覺焦點的手法,例如下圖。

請看,方型的看板,和海鮮,形成對比,一種「器物」和「生物」的對比。這裡有一個「對比差異」的被注意點,所以可以被當作「視覺焦點」的駐停地來使用。
有了視覺焦點,於是我們就可以依之來形成主體,海鮮蟹。亦即,透過對比來帶動對「主體」的形成。主體是「有插著看板的海鮮蟹」。
但,對比的使用,可以更多,更複雜。我個人覺得,對比是很不好使的一種構圖概念。然而,愈是難,它的作用力就愈大。
對比的作用
對比,到底要如何被以「構圖的概念」來被使用?能夠成為構圖的一種思考方式?
對比,並不是要去強調區分A和B的不同,而是要使得不同的A和B,得以「結合」而成為一個「主體」。
這和「規律」的目的是相同的,但卻是以「對比」為手段。
有點轉不過來了嗎?
看下圖:
狗(動物)和船(器物),形成有機體和無機體的對比。但這一對比,卻是可以「結合」的,形成一種意念更為複雜的主體。這種意念複雜的主體,恰恰是圖像比文字更有力 量的地方。
狗和船,結合成一種可以被接受的意念:躺在船下躲太陽的狗。狗是視覺焦點所在地。
用「對比」構圖法去思考圖像的攝製
對比,是一種需要高度「思考概念」的拍攝手法。理論上而言,如果「對比」的東東被明顯的感受到了,那麼「那個對比」往往才是攝影者心中所要表達的主體。
這是一種用來「呈現」「抽象、複雜概念」為主體的手法。真的不容易。你的思考力要很有結構性和理論性。
如下圖:
你認為這張圖像的主體應是什麼呢?
直覺上,我們容易往圖像的內容去找,例如會議室。但,仔細看一下,這張圖像最有張力的地方恰恰在於「明」與「暗」的這兩個對比。明與暗的交會點,被當作視覺焦點所 在地,恰恰在井字型構圖法的三分之一線上。
「明」裡面的內容,反而,成為這張圖像的「背景」。明與暗這光線的對比本身,才是主體。
有點複雜吧。但,這表現出很難表達的意圖,不是嗎?
再來,
這張圖的主體是什麼呢?
好像是一群有規律的樹。
但,再仔細看一看好不好。整張圖最吸睛,最有張力的是什麼呢?
恰恰是「紅」與「綠」這兩種對比的顏色。顏色的對比,才是主體,那一群有規律的樹,就形成了當作是「背景」的樹。
注意看,紅與綠的交會地,是差異最明顯之處,恰恰是被放在井字型構圖法的三分之一線上。
再來,

這一張,主體是什麼呢?是瓶子,還是顏色?
判斷錯了,你可能就會誤解作者的想法;如果你的「構圖功力」不夠,不會使用對比這種更為抽象式的構圖手法,你可能也很困難地表達抽象的、複雜的意圖。
下面的照片,那就依「對比」的概念,來試著練習分析一下。再值得多說一次,只有分析別人的畫面,你才進步的空間。
我的作品集:
https://unsplash.com/@mclee
https://www.pexels.com/zh-tw/@mingche-lee-2072368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