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0的文章

圖像理解過程的三階段

圖片
我們對圖像的理解方式,是完全不同於對文字的理解方式。 文字,在這裡我們不談。 圖像,我們是怎麼去理解圖像的呢?了解了圖像被理解的過程,我們才能知道我們要學會什麼樣的「圖像創製技巧」。換言之,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麼要學那些。 圖像的理解過程有三個過程:(一)視覺焦點;(二)主體的形成;(三)背景的成立。 圖像如果要能「被理解」,必須符合上述的「理解過程」,於是圖像才能被理解。 被理解的重要性是指,圖像創作者的意圖,能夠被受眾/觀眾完整的感受到,亦即被受眾理解。這樣才會不變成,各說各話;如此,圖像才不會形成各自解讀。 這一點,對新聞系這種要求公正客觀性的被理的文本,尤其重要。 圖像的理解過程三階段 來,先看一下下面這幾張圖,感受你自己的理解過程,你是如何對圖像進行理解的。 感受一下,我們是不是都會從整個圖像中,先讓視覺停留在某處,這即是「視覺焦點」;從視覺焦點處,我們進行對「內容」的辨識,這時即 浮出 「主題」, 主題之外的其他部分是「背景」。 再來,我們再依三階段原理來進行「更複雜圖像的理解」。 你覺得上面這張圖像的主體是什麼呢?小孩和雨水串。注意,是由眾多雨線所構成的雨水串。你有看出來了嗎? 這二張圖像的內容多而且複雜,如何讓讀者在觀看的過程中「浮出」主體以進行辨視,考驗一位攝影者的功力。 主體的「辨識出來」是最重要的關鍵,圖像的「主體」如果理解錯誤,那麼作者和讀者之間就會形成「誤解」。對圖像藝術創作而言,這或許不是那麼重要。但對「新聞圖 像」而言,就會形成誤導。 把圖像中的「主體」表現的清清楚楚,是新聞攝影和其他目的的攝影作品之間,最重要的差異點。 更多作品的練習,請看我的作品集, unsplash 、 pexels 。 視覺焦點是「起始」的位置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