構圖思考的基本功:點、線、面
為什麼要點、線、面
這是構圖技法中最基本的「思考訓練」。
其實,談這一個問題,我們要先問:為什麼要構圖?
構圖,最基的需求是,要讓圖像是可以「被看得下去的」。用簡單的話來說,首先要有一種「美感」來吸 引人,於是讀者在這種「有美感」的感受 下,會再往下去辨認圖像的內容。
只有在這種狀況下,圖像才能被理解。於是,圖像才能成為某種「有用的媒材」。
點、線、面,是一種構圖的方法,藉由這種方法,我們把外面現象界的某種秩序的呈現,重新再整為某種「有秩序」的畫面呈現。
有秩序,是畫面會讓讀者覺得有美感的最基本的圖像呈現手法。
資料來源:Lupton, E. & Philips, J./譯者不詳。《新平面設計原理》。台北市:龍溪圖書。頁13。
Faimon, P. & Weigand, J./洪慧芳譯(2009)。《設計原點》。台北市:馬可孛羅。頁13。
把你眼睛所看到的現象,轉化成以點、線、面的幾何元素來思考。就是一種美學構成的知識體系。
以點為思考的構圖
來,先來看看幾張圖。

看到「點」了嗎?
Mante, H./黃崇鍾譯(1982)。《攝影構圖》。台北市:大姆指出版社。頁19。
上圖,是點?還是說,你認為是「線」呢?如何去形成是點或是線的判斷呢?
一旦我們決定以「點」來當作構圖思考的「根據」,那麼,再來的問題是,這「點」要放在圖的那個位置?
不同的位置,會對讀者產生不同的意義產生。這很重要,這是「不用文字」的意義表達方式。這是構圖產出意義的文本寫作技法。
孫媛媛、呂太鋒、席麗莎(2019)。《設計基礎構成》。台北市:崧燁文化。頁9。
游象平、王鍚賢(1991)。《基礎設計之研究》。高雄市:古印出版社。頁70。
點,這種構圖,很容易形成布局構圖上的視覺壓力、張力。所以,去「平衡」整個畫面的重要性,就被凸出。
【作業】:
以上圖的思考為例,請用inkscape來畫出圓,放在不同位置去形成布局張, ,再去平衡這張力,使之「好看」。
把點找出來後,就可以以「點」為根據概念來進行畫面布局的思考,即是「用點來構圖」。
在照片中是「立體的」,所以去平衡的思考,就要有前、後、左、右這樣的立體面的平衡。
點,這種形式的形態,很容易能讓我們去理解,什麼是「完形理論」、「格式塔」在美學意識生成的作用。
游象平、王鍚賢(1991)。《基礎設計之研究》。高雄市:古印出版社。頁70。
請按圖像看 youtube 影音教學 ▲。
這是一種「部分代替全體」的圖像表現方式,在這種「意識中」,我們轉而以被產生的「全體」,例如線或面,來思考要如何來布局。
滑鼠移入。 ▼
以線為構圖思考的圖像

以線為主導性思考,除了井字型構圖位置外,還可以增加對角線的構圖思考。

線的構圖,是更常被使用的。我們在下一章節,有進一步的說明。
以面為思考中心的構圖


對我而言,「面」是最難被「處理」的構圖選擇。因為,(1)首先你要確定畫面中的「面」要能被辨視出來。(2)這「面」有什麼特色,可能形成被布局的美感出來。這部分,並沒有標準答案的。
常用的作法是,
(a)「面」很接近我們所習慣的形狀,例如方形、圓形、星形、多邊形等各種形態。
(b)第二種作法是,被面所切割出來的「其他部分」構成了某種我們所熟習的形狀。
(c)這面的結構中,有某種「規律性」的構成元素。
第一張圖,是使用「正方形」的美感。在這圖,正方形有旋轉,增加張力。
第二圖,那是「不規則的面」。有什麼美感呢?嗯,美感不在那「面」,而是被面切割出來的二個「小三角形」。
第三圖,這面是由二條平行有規律的曲線來構成的。美在平行的曲線。
圖像構圖的抉擇
在練習攝影的初階,這課程要求,一定要把所見的經驗世界的畫面,設法「變化成」為幾合概念的構成。
然後,一定要從中判斷為做為「主導核心概念」的主導性構圖概念。亦即,從點、線、面中挑出一個為主導構圖概念,以此概念為主,進行畫面的「布局規畫」。
也就是說,以主導性構圖概念來進行對「視覺焦點」所在位置的安排。再往下進行,主導性構圖概念和 其他「非主導性構圖概念」之間的相互空間位置關係。
來,思考看看,下面的圖是以那一種核心概念來進行畫面的布局?






用點線面去思考,無非是想透過這種思考方式,來讓「主體」更容易被表達出來。主體,仍是我們的思想核心點。
興趣中心,就是我們課堂中所說的「視覺焦點」+「主體」,這二者的結合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