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21的文章

快速攝影構圖法練習:相反的對比

圖片
快速攝影構圖法練習:相反的對比 對比,是指兩個在概念上是相反的或相對立物件或概念;例如方和圓,火和水,綿羊和野狼。 一旦有對立的概念或物件同時存在,會吸引讀者,對立的物件或觀念共構成「一組」,從視覺畫面中跳出,成為「主體」。 可以看到,最上方的那一組,是對立性最強的,那是方和圓。 最下方是相同的,雖然相同性是一種規律,也會吸引眼睛形成主體,但力量不若「對立性」來得有吸引力。 方與和三角型,就有點不上不下的,有沒什麼吸引力。你會當作是二件物件,而不會去「連起來」成為一個主體。 可以形成對比的思考方向 對比是一種「很有效」的抓住吸引力的構圖方式。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向來思考和創造「對比性」的構圖影像畫面。 資料來源:孫媛媛、呂太鋒、席麗莎(2019)。《設計基礎構成》。台北市:崧燁文化。頁28。 對比,這一「審美原則」,在平面設計、設計構成等方面的作品中,是常被用到的美學原理。在排版中,另一表達術語是「跳躍率」。 資料來源:拓植Hiropon/楊家昌譯(2013)。《版面設計這樣玩》。台北市:城邦文化。頁80、82。 在設計作品中,對比也是常見的技法。 資料來源:武陵長紅茶包封面。 用顏色的對比,去形成設計上的視覺效果。 在攝影中,對比用起來就很有張力。 這裡,既有大、小的對比,也有活人與俑人的「對比」。 這裡,有明、暗的對比,也有曲與直的對比。 這裡有,顏色、曲直的二種對比在。 除了上述的幾種「對比」的思考視角外,還有很多是你可以「觀察、思考」出來的。例如,畫風的不同,也可以是對比,來吸引視覺焦點。 【inkscape技能習作】 :以攝影圖為基準,做出幾種不同風格的圖像。 對立的共構組形成複合概念對象主體 一但「對立/相反」吸引了視線,就會以「主體」的姿態來畫面中跳出來,於是圖像的理解過程就可以走下去。 你有看出,這些是一種什麼方式下的對比/對立嗎...

快速攝影構圖練習法:要交叉的平行線

圖片
快速攝影構圖練習法:要交叉的平行線 當兩條平行線,因為傾斜了,所以在視覺上會形成一種「導引視覺觀看的方向性」。 我們利用這種視覺「原理」來形成一種構圖上的方法。 當視覺的方向以「要交叉的形式」被導引,就是一種「規律」的可能性之呈現。 上面那幾列,是不是顯然的有一種引導你視覺運動方向的力量。 交叉線的形式,在彎曲的線條中,也有同樣的「導引性」的效東。 畫面主體在那裡 我們一直強調,畫面中的「主體」是最重要的圖像構成部分。圖像中一定要能使「主體」彰顯出來,圖像才能有「意義」可以被給出。 那麼,「傾向交叉平行線」這種構圖方法,和主體的形成之間,是要如何來構成? 方法一,是導引視線的終點,那裡會有「主體」在那裡等著。 方法二,如果引導性的終點沒有具體的對象物來形成「主體」,那麼「導引線的視覺運動過程」本身,就可以合併起來成為「主體」。 方法一 方法一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二 方法二 方法二,再加上淺景深的技法來強調 「傾向交叉平行線]中的凸出物 主體,不一定要在終點。在視覺運動過程中,明顯的凸顯物,也可以是「主體」。 人,才是重點主體 腳踏車,才是重點主體。 但,這種狀況下的凸顯主體,是複合概念下的主體。(捷運站的)女生,(商店街旁的)腳踏車。 【美的構成課程之inkscape練習作業】:畫出曲線的練習 教學影音。 最後來看這張產品封面的構圖。使用要交叉的平行線。 資料來源:New Choice產品盒的封面。 產品是攝影圖,在畫面中凸顯出來,成為「主體」。而其擺放位置具有...

快速攝影構圖法練習:比例的規律

圖片
快速攝影構圖練習法:比例的規律 規律,是美感給出的最重要「核心概念」。 而最容易被辨視出來的「規律」,就是一種「依比例而呈現」的形態。 任何可顯現的現象或事物,只要以一種「按比例」這種形式的規律來呈現,往往就會很「順眼」。例如1:1或是1:2、1:3等等。 我們可以看到1:1的重覆(上圖),以及以依 45度角而來的旋轉(下圖),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因「依比例」而來的因「規律」而構成的「美」的感受。 這是「高度」依-10%的比例,而來的一種「依比例」的規律呈現。 用你的眼睛去尋找那種可能是「依比例規律」而來的現象界中的呈現,就會是一種構圖思維。 但要看出「依比例」的規律,也沒有那麼簡單。如下圖,你有看出這是依什麼比例而來規律嗎? 這是依「旋轉60度」這一種比例,而來的規律呈現。 到底是什麼比例,你未必找得出來?但,那種依規律而來的「美感」,你的感受卻一定會「給出來」。這是美學的魅力。 可以說,美感是一種比「推理思維」更底層的「理性能力」。要美,一定有「道理」,所以是「理性」。你不必要推理能力也可以感受出來,所以,美的「理性」比推理更底層,更「人人都有」。 規律是「美感構成」的硬道理 。 所以,偉大的哲學家,最後一定去「思考」美學。例如康德的《判斷力批判》。因為,這是人的更根本的核心。因為有美,所以才有倫理、正義、學術。 一 種比例感 當然,依比例並不一定是那麼的「數學化」嚴格,而是有一種大約「依比例的」感覺出來。這樣,美感也可以被給出。攝影就是如此。要找到絕對「數學化」的比例,在現實事物中,不太可能。 這一張圖,請看。 你可以看出,這一圖,運用了多少「依比例」的規律?可以找出來嗎? 那麼,就打開你的「尋找比例的」規律之眼,來看攝影作品吧。 更多照片。 1 / 3 Caption Text 2 / 3...

快速攝影構圖練習法:對稱法

圖片
快速攝影構圖練習法:對稱法 對稱,是很好被「看出來」的規律。 對稱,有強烈的美感之給出。這是人性,古人也一樣。所以,美感是「跨時間的」。看看很古很古的人的對稱性美感。青銅器。 資料來源:台北故宮,現場拍攝 。 正因為「美感」是跨時間的,古人的美,你也覺得美,所以才有「美學」這門學問,在探討,什麼是「美」? 朱光潛的《談美》是一本很好讀的「美學」入門書。真的容易讀。 同學,有空真的去看一看,真的很好看。不用去背,不用一個字一個字去讀,就是看下去,讓自己知道原來有人在這樣想事情。 於是你就可以打開視野。 其實,美的「後面」往往有規律,構圖就是在找出規律。 只是說,可以形成規律的方法或原則真的很多。我們往往用一些特別容易被「看出來」的規律,來練習我們對「規律」的敏感度。 對稱法 這是對稱的視覺力量。 資料來源:高橋正人/曾劍峰譯(1987)。《平面設計的基礎》。台北市:大陸書店。 這是武陵農場的文件物,可以看出強烈的「對稱性」構圖而來的表現。 上下左右 上與下,左與右,是最容易被感知出來的對稱型規律。 上面是例子。 你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訓練去「看出來」的能力。 對稱,就在那裡,但我們習而不見。 對稱的變形 然而,如果對稱的太完美,那又會讓人覺得「太死板」。人生,不就是如此。 所以,往往在「看得出是對稱的狀況」下,我們會去讓對稱中有不對稱,也就是有一些「對稱小破壞」,這樣反而會有更大的對稱張力。 這又是人生。 資料來源:高橋正人/曾劍峰譯(1987)。《平面設計的基礎》。台北市:大陸書店。 功力,往往在於有變化但又不會破壞對稱。或著應說,在不失對對稱感之同時又看到了不對稱在其中。 【作業】數位美學課程的作...